跳到主要內容

筆墨酣暢(好文好書) / 簡 媜 / 化腐朽為神奇----談創作與欣賞

化腐朽為神奇----談創作與欣賞

演講者:簡媜

日  期:2003.1.2

地  點:中山女高會議室

整  理:陳智弘

 

「夢想的力量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新年伊始,簡媜以她在文學的路上「匍匐」前進二十五年(從高中二年級至今)的經驗,鼓勵大家做凡人不敢的夢想。

夢想的重要

出身於宜蘭農村的簡媜,小時候的生活環境中除了黃曆之外找不到書,所以連日曆上凶煞紀錄都可以讀得津津有味!無意中,在鄰家穀倉找到一本沾滿了蛛網、灰塵、雞鴨屎的殘缺的《三國演義》,她如獲至寶,這本百味雜陳的《三國演義》,在缺乏讀物的環境中給了她很好的訓練,想來也是她與書終身結緣的相見歡吧!

那本書是殘缺不全的,沒關係,缺漏的地方就靠自己的想像力補足,閱讀如此,生命不也如此?她說:「空缺的地方是需要自己去填補的。生命中有越多空缺,越能培養這方面的能力,不同的空缺正是最好的磨練(當然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折磨)!」

接著,簡媜介紹了一冊兒童繪本《雅博曼陀的夢》,作者派翠西亞在少年時期曾罹患失讀症(閱讀障礙),長大後在四十一歲開始擁抱夢想,撰寫童書,還親自繪製插圖。

《雅博曼陀的夢》述說一個迷人的故事。小男孩雅博曼陀住在一個單調的村落中,通往外界的道路都被荒草湮沒了,做夢是他的生活方式,但常常被大人指斥。他和四個好朋友共同保有一個秘密,就是雅博曼陀夢中的圖像會從他的腦中逸出,他的朋友愛極了那一幅幅帶著神奇色彩的圖案,於是他為朋友做夢!

朋友希望把他的夢留下來,他們發現他的夢會沾黏在潮濕的物品上,於是把白紙沾濕黏住他的夢(做過出版的簡媜補註:多像出版,多像一本書),沒想到夢也黏在拖把上、晾在竹竿尚未曬乾的衣服上和白鴨子濕漉漉的屁股上。

雅博曼陀只在出太陽時做夢(豈不就是白日夢嗎),有一天下雨時,他卻開始做夢,夢境飄出,整個村落到處是他夢中的圖案。村民很生氣,責備他亂塗鴉,朋友分辯這些圖案無害,大人不聽解釋,也不相信這是雅博曼陀的夢。雅博曼陀在大人的威嚇下,無法做夢證明,他再也做不出夢了。

小朋友被責罵後,離開村落,在森林中迷路,大人們發現孩子不見了,擔心得不知如何是好?朋友鼓勵雅博曼陀再努力做夢,做一個高高的、大大的夢,讓別人看見。終於,雅博曼陀做了個高高的、大大的夢出現在森林上空,夢境中還有HELP四個大字,家人找到他們,都哭了起來,他們再也不懷疑夢的重要了。

文學的狂熱

    「夢想會使生命發光!」簡媜如是說。「而文學的夢想是一種狂熱,是驅使我非去做不可的力量,讓我知道有一扇通向世界的門是為我敞開的。」

文學有什麼用?不能幫我們改善現實生活環境;寫作的用處也不大,不能讓我們快速獲取經濟能力,甚至不能保證我們上大學,但是簡媜說她之所以成為簡媜,就不能沒有寫作。

高二時投稿校刊,得了二十五元稿費,簡媜覺得對她非常重要。此後,她每天把寫作當作最重要的事,即便是簡單的紀錄也好。

簡媜分析,寫作的人通常比較孤獨,人緣不是最好,也不是領導者,甚至不善處理團體中必要的應對技巧,但會保持著觀察者的角度,隨時隨地觀察,在仔細的觀察中總會有收穫,然後再加上想像,把結果像把一個一個秘密般埋藏在心裡,所以她說:「寫作的人會對生命的追求與人生的發展多一點體悟和思考。」

高中,是為一生藍圖做規劃的階段,也許現在所學以後一樣都用不上,但若不學,就沒有能力規劃人生。我們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幫助自己從小學、國中、高中等不斷地更上一層樓去看世界、看人生,思考將為自己成就什麼,為自己畫一張什麼樣的藍圖。

「規劃自己的人生才重要,多元入學只是短暫的陣痛。」簡媜的話能帶領中山人的眼光超越現實、突破侷限嗎?

走向文學路

高中時期,要做各方面的鍛鍊。想在文學的路上駐足與前行,簡媜以她所在的文學高度為我們指點了方向:

  • 累積、採擷

累積自己的、別人的生活與經驗,學習當一個聆聽者,去聽別人的故事、吸收別人的經驗;並且閱讀,進出他人的人生。在聆聽閱讀中學習採擷,找出人生的共相,萃取人的共同追求與渴望。

  • 鍛鍊、提煉

累積的資料要經過處理,因而要自我鍛鍊觀察、想像與思考能力。人像一部

設計精良的機器,可以同時發動五官來記錄,若是記憶庫中累積夠多的材料,還能快速分類,從新舊關聯中發現不同、察覺細緻的變化。

    (「觀察力遲鈍,想像力又不寬廣的人,寫作會是件苦惱的事。」簡媜說。有此等自信的中山人,請磨亮你手中的筆。)

    寫作時,若無法塑造不同人物的差異性,則人物將會扁平化,所以觀察想像能力至為重要。以《三國演義》來說,作者塑造出那麼多人物,各個不同,寫作的難度非常高,簡直就是扮演了上帝的角色!(至此,簡媜提了一個可能很難卻一定有用的作業,就是統計出《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到底有多少?中山人,盍興乎來!)

    要注意的是,透過觀察想像的鍛鍊提煉中要放進自己的思考,不能全盤被拉著走,既言「創」作,而非人云亦云的紀錄,就是要有自我的想法,要有自我能量的釋放。

    在不斷思考的鍛鍊中,才能將累積的材料提煉出人人嚮往追求的最高價值。

  • 書寫

上述一、二點是儲備,現在到了另一個階段。

簡媜建議大家隨身帶著小筆記本(她自己正有這個習慣),走到哪,寫到哪,

但不要為寫而寫。內容可由看到什麼的描寫,可以進入到意見的評論。

    寫作並無捷徑,就是要按部就班地練習,練習的重點之一是謀篇的能力。「一百塊磚頭」和「一間由一百塊磚頭砌成的房子」有何不同?答案就在謀篇,後者是被結構出來的,才有意義。

    想要走上寫作之路,必須具備駕馭文字的能力,每個人寫作的屬性雖不同,但可以鍛鍊出原本自己所不擅長的。對於想培養寫作能力的高中生,簡媜提出了「練習寫寫作大綱」的具體方法,擬定寫作大綱其實是自我整理的功夫,也是快速結構的能力。

    簡媜自言:「寫作這一條路上,讓我記憶深刻的,除了作品完成時的滿足感外,就是遇到瓶頸時。身陷瓶頸,其實是值得恭喜的,因為發覺自己的不足,才有自我突破的機會,一旦找尋到出路,功力便增長許多。」

  • 閱讀

小時候,生長在沒有一本書的農家中,簡媜對閱讀有深沉的飢渴,她說:「對

文字有著嚮往,就是對創作者那一些巨大的靈魂有著巨大的嚮往。」

    求學時代的簡媜,發下國文課本之時的感覺往往是「想吞下去」,她會在一兩週內讀完全部的內容,上課時便有充裕的時間觀察國文老師,「貪婪欣賞」國文老師的一切(停!看看作家怎麼描述這一段:欣賞老師頭髮的柔軟度,欣賞陽光映在老師頭髮上產生的光澤;看老師的高跟鞋,甚至從她鞋子上沾到的泥巴設想她走過校園中哪一處坑漥……)。

    高中時代,簡媜依舊自學讀完課本,有時間便閱讀課外讀物,她讀赫曼赫塞、泰戈爾、莫泊桑。為什麼要閱讀?「有了高度的閱讀胃納,為了升學考試所讀的課本就不是問題,相形之下,課本不但簡單,深厚的閱讀能力還能幫你把看似無趣的課本變得有趣,因為可以了解幾百年前的偉大心靈,還能與自己的靈魂擦出火花,更可接受大師的加持,把自己往上帶。」

    閱讀可以提昇自己的境界,但如何實際增進寫作能力呢?

    簡媜說:「看一本書,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要細,要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數量,要做『解剖式』的閱讀。仔細看作者如何破題,因為讀者是現實的,第一段不好看,可能整本書就不看了,正如演員一出場能不能立刻抓住觀眾的眼光一樣。」

    簡媜現身說法,說明自己寫作時如何在開頭下工夫:「寫〈水證據〉時,數易其稿,是希望寫出水的悅耳聲音」,她朗讀了那篇文章的第一段,果然ㄤ、ㄥ韻腳交錯,有著跌宕變化的聲情。

    如何開頭?流水帳式的鋪敘當然一點也不動人,她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偵探式——我的出生是一種錯誤;一是驚悚式——我出生後三天差點就死於我祖父之手」。

因為作者不會寫沒有意義的東西,所以我們閱讀時要注意作者如何安排時空定位、如何塑造人物、如何推衍情節、如何配合情節人物描摹景致、器物道具的象徵意義如何?……在閱讀中,我們要不斷發問「為什麼」,然後從細細看懂中自己找答案,這樣的過程中才能吸收作者的精華能量。

寫作的過程,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的。

提問與回應

○發現周遭的人對於文學追求並無熱情,甚至自己的努力被嗤之以鼻,該如何面對?

走在文學路上的狂熱,就是支持自己通過考驗、克服挫敗的內在能量,即使

被輕忽冷落,也沒有悲觀的權利,永遠不要放棄追求夢想。

○《天涯海角  福爾摩沙抒情誌》中多篇使用「你」的敘事觀點,是為了營造什麼效果?

有雙重作用:

一、為避免讀者將第一人稱「我」與簡媜做等同的聯想,又不想用第三人稱「他」,因為顯得事不關己,所以用第二人稱「你」,較客觀,但又關乎你我。

二、本書一部分內容是身世探索的家族史,牽涉到台灣開發的軌跡,提醒有興趣追溯個人家族史的讀者,「你」與台灣也是有密切關聯的。

○對大多數年輕人一味追求流行的看法如何?

    以前我們的學生時代,比的是誰看的書多?誰的思想深刻?現在學生比的則是誰的手機較炫!希望大家對流行能有所警覺,因為流行代表的是物化、庸俗化,

面對流行風潮,要問自己:這是怎麼一回事?自己要能提出解釋,看出背後商業的操作,如此就不容易迷失。

○如何在寫作中讓人感同身受?

    文學的路雖然不好走,但仍要堅持,因為自己發現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文學人口是不會消失的,但在萎縮中,雖然已成為小眾,卻是幸運的小眾。

    寫作時,要找出人的共相,如朱自清的〈背影〉寫父親的親情就是,有時為了文學的需要,必須改變事實真相,例如朱自清的父親不管身材如何,在文中必須是矮胖的,才能在上下月台的困難中逼出讀者的熱淚。寫作時要找出文學的張力、戲劇的美感才會有動人得力量。

○學了這麼多年的修辭,為何寫作時一點也派不上用場?

    所有印在書上的知識都是材料,並不是可以直接取用的,必須經過自己的咀嚼、消化、吸收,才能在寫作中變成自己的話。

*      *

從深坑來到中山,雖不算長途,但有點跋涉,辛苦了!

簡媜的演講為我們新的一年帶來多美的一個開始!但願她鼓勵大家的「文學

狂熱」能定於恆溫,並持續至久遠。

 

消息公佈欄

編號時間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