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品格教育 / 桃米體驗行

充實感動人心的桃米體驗行照片,請點選以下學務處影音相簿

http://203.72.181.5/photo/photo_thumb.php?dir=3220e5adb8e58b99e899952fe999b6e7b1b3e9ab94e9a997e8a18c

桃米體驗行    校長的話                                                     張碧娟校長97.5

各位同學:                                                                                                       

    中壢高中這學期學務處的重點,聚焦在「品格教育」;品格教育在壢中的實行方式是以下列步驟:

    1.以民主的形式票選例中的品德核心價值,「團結、創新、友善、積極」。

    2.結構式的創造各種學習機會,如:團結座談會、王建民專注影片座談…。

    3.系統化的從學生內心的活動,到自願實踐的外顯行為。

    當踏在爛泥巴裡的時候,我們就像是在母親懷抱中的嬰兒;當一綹白泉石縫中飛身而下,我們在一泓清涼中度過童年;蟲鳴、蛙鳴,配合著蜻蜓的飛舞,會發現我們依然有期望飛翔的天真。

    當九二一的大震,震垮了大地,震垮了人心,震得傷痕累累的南投裡,有一群人看見的不是痛苦,是災後依然自顧自地在土中抽出的嫩芽,是瓦礫中深埋的鄉土情,於是胼手胝足的發願,願這故鄉一如往昔般美麗,甚至更美麗。

    這次的品格教育離開學校場地的侷限,拉拔到「桃米生態村」以親身經驗來體會一個社群中,如何將團結、積極、創新、友善這些品格核心價值,運用到生活中:

    團結─社區中的大家,緊緊守著身為一個螺絲的堅定信念。

    積極─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願意化險阻為動力。

    創新─在平凡的無奇中看見新契機。

    友善─對社區的人有善,對大自然更友善。

    期望在這次的觀摩中,大家都可以從這南投的小村莊,帶回許多無價之寶,無形的、卻深入人心的無價之寶。

    

桃米生活體驗感想       江筱婷老師

桃米之旅是一場難得的人生經歷,亦是生活教育重要的一環,很高興學校能有這樣的經費,讓學生擁有這樣一場充滿了人文與生態體驗的活動,不但藉此感受人情的溫暖,也能體會自然界的奧妙與律動,讓我們有機會拋開繁雜的都市生活,踏上一個充滿愛的園地。

    「社區總體營造」聽起來像是課本上才有的名詞,一直對它似乎有點熟悉,實際上卻是再陌生不過了,沒想到在921大地震以後,桃米社區的人們真的將「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付諸實現,藉由居民之間彼此相互扶持,在災難中重建彼此的信心,使災後的破瓦殘骸重新被賦予新生,也使飽受摧殘的人心,得到了一絲絲的溫暖。災後的重建工作是一段艱辛的歷程,但令人感動的是有一群人默默的在為這個地方貢獻心力,不求回饋的奉獻自我,使這個看似應該凋零的地區,又出現了一線生機,桃米社區漸漸的在「人」的努力下,從一個傳統即將凋零的農村,被打造成一個充滿了有機農業、生態保育以及自然生活體驗的休閒勝地,也提供了當地的居民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

到底桃米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到了桃米,我這個都市的土包子,第一次體會到自然生態的美,第一次注意到台灣其實有許多珍貴的自然資源,但我們自己都把這些珍貴的資產忽略了,有了這等體會,似乎也不枉此行了。進到這裡給人的第一印象,我想就是那醒目的「青蛙」了吧!各式各樣有趣的青蛙造型,吸引了大、小朋友的注意,也讓我們很快的開始進入桃米的世界。到桃米的第一天晚上,便聽到精彩的青蛙生態解說,聽到各式青蛙的簡介,以及各種蛙鳴的特色,讓人不禁沈浸在這世外桃源中,忍不住想一窺桃米自然生態的奧秘!然而,我在桃米社區感受到的最大魅力,正是那「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態度,這裡的人們懂得愛護這裡的一草一木,並且用心的體會四季轉換所帶來的生態改變,讓初次到訪的旅客,可以藉由這些解說員生動有趣的講解,更深入的認識這一塊美麗的土地。

在這裡除了能感受到自然美景以外,更能感受溫暖的人心,在汲汲營營的大都市中,很少有人教導我們「與他人分享」的重要,但這個社區的重要精神正是—如何與人分享?如何把這裡的資源讓大家共享?如何讓大家在社區重建的過程中一同受益?如何在困境中盡自己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在「長青村」中看到村長擔起了照顧老人的重擔,多麼難能可貴的情操,能夠如此照顧一群陌生的老人像家人一般,提供這些無處可歸的老人,在災後有一個可以安心生活的角落。更令人動容的是,長青村不奢求外界對他們的金錢援助,村長帶著村中的老人一步一腳印的認真過生活,他們試圖證明自己仍有能力為社區奉獻一份心力,於是村中的老人們齊心合力過生活,自己打掃、種菜、煮飯、種植花木,打造一個專屬於他們的環境。同樣地,我們在山楂腳社區中也看到令人感動的畫面,葉班長夫婦為了提供社區中失業的婦女們有工作的機會,於是冒著慘賠的風險還是堅持著種茶、採茶,相信他們眼裡看到的不是事業的成敗,而是社區中採茶婦女們甜美的微笑,這也成為他們心中重要的「紅茶夢」。

我們在這兩個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卻感受到他們「不等待救援」的積極生活態度,以及自助助人、與人分享的美德,也許我們永遠不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大,但是我在這群默默付出者的身上感受到了無窮的力量,也體會到只要願意付出便能感受到的幸福。

學生心得

97年12月12日,我抱著既疑惑又興奮的心情前往「桃米」── 一個我在這次活動以前完全沒聽過的地方,我甚至很疑惑為什麼學校要辦這個活動?目的到底是要我們體驗或是學到什麼?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答直到我到達了這次活動的目的地:南投縣 埔里鎮 桃米里。

這裡給人一股十分與眾不同的感覺,很寧靜、很舒服,讓人感覺似乎來到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林琮盛老師是規劃這次整個活動和解說的老師,他以一首詩開啟了我們這次的旅程。他說:「『度過那一夜的天搖地動,跨過一地的頹圮,我們決定拒絕宿命的掌控,堅定攜手,開始行動。在這個祖宗落地生根的故鄉,在這個地牛撒野過的土地,青蛙能做什麼?蜻蜓能做什麼?在這裡,從沒有少過自思與貪婪,也不缺衝突與爭執,只是更多的協商與包容、質樸與善良。這裡不是遂與外人尖閣的桃源,這裡是桃米人的家』」哇!多麼令人感動的一首詩阿。

  接著我們來到了那最美的標地物:紙教堂(鷹取Paper Dome),我正覺得奇怪為何在一個如此純樸的地方會有一個這麼美的東西,也許大家看久了可能會覺得沒什麼,但這座教堂真正美的並不僅僅是他的外表而是他所具備的功能和其代表得意義:這是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八年來與日本阪神地震的重建區密切經驗交流下的產物,也是重要的地社區精神象徵。落成的這一課,代表著已經再社區重建之路常跑了八年桃米,將築起另一個夢想的開展。紙教堂原本是一座基督教教堂,在日本阪神地震發生後,只剩下一做殘破不堪的耶穌,一位有名的建築師見到此景便想:「身為建築師的我,究竟能夠做什麼?」這句話喚醒了桃米人在社區重建時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在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該在自怨自艾,而是需要去想想“我們”能做捨麼?」其實,不管是桃米村民或是我們,這個問題都是值得大家省思的。我還記得林老師在介紹紙教堂時曾說過:『當我們在享受成果時,都應該想想別人的奉獻;想想在這紙教堂裡的夢想也許很難完成,但是我們真的做到了!』這座教堂在災區重建過程中,係負起跨越宗教和社區營造的重責大任也是桃米人在重建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依靠,因為他使得每一個族群都能在這裡聚集互相支持、互相安慰在這樣不確定的時代,在衝擊著無數的家庭陷入沉痛的深淵,人類能否警覺到,人與人,族群與族群,國家與國家間,應該張開雙手,彼此擁抱,彼此扶持?

「不要輸給地震!」神戶居民鏗鏘有力、彼此互勉的話,猶如在耳,期待透過愛與互助,讓我們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擁有繼續奮鬥下去的勇氣,擁有一個更值得期待的未來……而且紙教堂也使得人心在這裡足以沉澱下來發展出對這個社區的歸屬感!從阪神地震中,我們深切地體驗到平日累積的社造能量在面對突發的災變時的影響,九二一地震以來,我們也充分感受到,一份人與社區在面對存亡關頭,終將奮力一搏的巨大能量。畢竟『體驗災難的心』是一樣的。

  後來我們來到了一個愛與夢想之地---埔里菩提長青村,剛走入長青村時,黑沉沉的街道雖已是冬夜卻令人感覺有股走進春天的暖意,老奶奶親切的微笑、老伯伯也熱情的跟我們談天說地,一點也感覺不出他們其實是經歷921之後幾乎無力照顧自己的老人家。回顧這段往事長青村的村長陳芳姿女士人是淚流滿面。「921地震過後,我看到許多忙著災後重建的家庭,面對家中的老人幾乎都無力自顧甚至對樓房有甚多的恐懼,當時陳芳姿女士說:『我們無前無後,上無父母,下無子女,老了還是會碰到一樣的問題,不是嗎...?』」於是他決定擔下這個重擔,成為菩提村的村長。放眼望去長青村的空間不大,但樣樣俱全;幾乎看不到盡頭的長廊、兩側排列著整整齊齊的組合屋,串聯了這地方濃濃的人情味。在這裡,有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所有的族群都有,但是他們必須在村子裡學習共同生活快樂而有尊嚴的過自己的人生。在這裡生活的老人真的做到了!

她們不需要別人的同情因為他們已經能過獨立生活靠自己的力量賺取一些收入去過生活成為真正一直到老都還很有用的“黃金老人”!每一個老人都有每一個獨特的故事。我其實很難去想像這種無私的愛,陳芳姿女士自從接村長開始都一直是做不支薪的義工,而且他不管做什都是以這個地方的老人的利益為優先,他帶領長青村的老人一些活動,帶他們種種花、作一些不是非常激烈的運動。從芳姿女士放給我們看的影片中,我看的出來影片中參予活動中的這些老人真的很開心,那種微笑是真的出自於真心的笑。看到這裡我有點感慨,現在在很多的新聞報導中會看到,老人的問題越來越多,甚至有一些老人面臨被拋棄的險境,但是在這裡有陳芳姿女士和許許多多社會人士付出與照顧(像是榮總的醫生、護士及義工們固定都會來陪老人)而且在這裡的老人都是〝黃金老人〞是一直到老都還很有用、能夠獨立自主的,而且還能夠供同承擔責任並互相分工合作的共生模式。我們在那裡使用晚餐,在那又長又深的長廊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菜,也聽到了我熟西的閩南語,我索性和那裡的阿公、阿嬤們聊起天來了,有一位87歲的阿嬤說:「沒想到人老了生命還那麼有趣,還有那麼多人關心,我要活到一百歲。」他們說他們在這裡的生活很樸實很平凡也很快樂,也許921的那股陰影無法從心中抹去,但要不是那場地震,他也不會發現其實自己不是老來無路用的,自己也能靠自己而且還能交到許多的「老伴」和「好朋友」。和他們聊天,很開心,一份疼惜與尊敬也不禁油然而生。村長說:「長青村是個故事村,每位老人來自不同的背景,沒有血緣關係。在這裡生活的歡喜悲傷,也讓他們更加展現他們的生命力。這麼多的愛與協助,使他們很勇敢的一步步往前走,儘管有時也會無奈,但愛讓他們包容了一切,再大的難關也都能度過。」就好像是在共同編織著一本最美好的故事書等待回應與閱讀。這個充滿愛與故事的地方在許多人的付出與用心之下逐漸茁壯,開出921之後最美麗的花。

  用過晚餐之後,我們來到了位於埔里鎮.種瓜路的『綠屋民宿』,綠屋民宿的主人邱富添,出生在資源平困的桃米里,所以16、7歲就上台北工作、雖然在台北結婚生子卻一直找不到歸屬感,地震後他與社區的有心人士共同投入災後重建,他說他們在重建的過程中發現,桃米社區其實是很有潛力的資源也十分豐富,「台灣29種蛙類中,桃米就有19種;全台143種蜻蜓在桃米發現的就有45種;而且在這裡還能看到全台三分之一以上的鳥類蹤跡,況且面積不到全台兩千分之ㄧ的桃米里,生物多樣性卻是最豐富的,你們不覺得這點很令人不可思議嗎?」邱大哥笑的燦爛的說。我問他為什麼不把民宿的規模擴大,好讓自己有更多的利益?他說:多一分的開發就是多一份的破壞,有的東西不論他是美麗或是醜陋讓他歸於自然就好。民宿也有分為很多種:休閒民宿、旅遊民宿以及生態民宿我的民宿是希望能夠改變人與環境的關係的,大自然這麼美,而人害自然的關係又何必只限於競爭與掠食的關係?『互相幫忙、互相分享』是我最希望人類和大家一同共存的最好方式,況且人總是要等到在回歸自然時才能領悟這片土地、這整個生態對我們的重要性。所以我和其它人在開發這片土地的時候我們就一直在思考: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弭補在我們開發時對生態的破壞?後來我們留下了生態池;我們還幾乎完整的保留了青蛙的棲地,讓來這裡的遊客還能夠一探青蛙的美麗奧秘,但是生態是牽一髮動全身的,他雖然是蛙類解說員,但必須以青蛙為起點,慢慢了解生態的原貌。』我覺得將民宿和生態結合的這個做法很成功,因為他不但將住的地方融入了民宿也把生態的生態內畫在美味到過這裡的每一個人心中。因為這群人在這片珍貴的土地上互相幫忙與支持,讓「社區總體營造」不再是形式上的文字而是以行動呈現。『我對生態村未來可是很有信心的,只要我們堅持下去,桃米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的!!』她興奮的對我們這麼說。漸漸的一片片桃米荒野變成了美麗的生態池;被開發過的木屋旁,種著許多鳥類愛吃種子的樹、各式各樣的樹種和植物逐一展露在我們的眼前….這裡的每一個景色都是邱大哥創意與生態想像的實踐,我在我的筆記本上不自覺的稱邱大哥這群人是『自然生態的藝術家』呢!!

  桃米的招牌景點---草湳濕地,每年的盛夏都是螢火蟲生產的棲息地。每次只要一到盛夏時分,這裡就會湧進大批大批的人潮,有的比較惡劣的會大剌剌的開著車和大車燈照著滿是螢火蟲的草地,但是這種作法卻嚴重的破壞了螢火蟲的生態使他們的生命變的更短了,而且後來也因為如此螢火蟲的產量越來越少,越來越難看到了。以前來過桃米生態村的人一會坐『竹蜻蜓』而對那嚇一跳橋也一定會念念不忘的。這兩個東西都是桃米社區營造團隊運用當地的一些竹子和木材製作而成的,林老師說:「製作這些東西的目的是希望能將一些人造的東西和周圍的生態融合在一起不但如此還能夠增加些許的趣味。」草湳溼地桃米的溼地中最主要的菁華,春夏兩季次這塊濕地最迷人的地方,兩旁的天然水池下孕育了數十種甚至是數百種的生命而到了晚上這裡則是各類青蛙和螢火蟲展翅跳躍的舞台譜成了一個個仲夏夜的夢。

而後我們到了南投縣魚池鄉大燕村的山楂角社區:這裡僅有三十多戶約一百二十人,且多為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和幼兒,在經歷921地震後這裡的生活更加艱苦困頓了。你剛進去就會發現這裡有著多到誇張的檳榔樹,滿山滿谷的檳榔樹是921之前這個社區的人賴以維生的經濟作物但是後來在九二一的災後重建中他們發現這裡的氣候其實很適合種紅茶,因而引進試種,歷經五、六年的努力,「森林紅茶」變成為魚池村特殊而重要的產業之ㄧ,然而這個紅茶夢卻使整個社區又再度甦醒、再次的備受重視與肯定了。葉大嬸的可愛與偉大是我在桃米行中最為震撼的人。他說:『看到這些地震之後失業好久的婦女,第一次領到採茶的錢,她都高興的哭了』原來當初葉班長夫婦會重振紅茶產業是為了能讓社區裡的一些弱勢的人都有點採茶的錢過生活,挖!這是多麼美麗的情操阿!!而且葉班長夫婦為了使地方上的人別再位地震的陰霾所困,可愛的葉大嬸還利用地震時被打破的瓦片拼湊成一幅幅美麗的瓦片畫,也許乍看之下,這瓦牆似乎沒什麼特別的,但是只要你仔細的向前衣看你會發現這是世上最令人感到溫暖的東西,這片瓦牆訴說著這社區的歷史、社區中人與人的可貴情誼、倫理、孝道更重要的是上面訴說著這個社區的人的付出、犧牲與貢獻。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