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認識中壢老街溪

印象‧老街溪

兩河之間(Mesopotamia)~河川是文明的母親

 

  老街溪全長36.7公里,源自龍潭台地,沿平鎮區進入中壢區,流經龍潭科技園區、平鎮工業區、中壢工業區與烏樹林工業區,目前仍是中度汙染河川。

 

 

中壢:澗仔壢

 

  「壢」客語為坑谷之意(閩南稱坑),為新街溪及老街溪間之谷地,又因地處於淡水與竹塹之間,所以改稱「中壢」,官員商旅往來,北至新莊艋舺、南至竹塹,途中打尖補給中繼站。19世紀前期開發老街區,發展成地方農產品集散地,有豬埔仔、番薯市,新街區以打鐵聞名,盛產鐮刀(延平路一帶)

 

※中壢三寶:花生酥糖(中平商圈~新珍香)、鐮刀、牛肉麵

 

閩粵械鬥

 

  清領時期,中壢地區的開發狀況為「閩主客佃」,19世紀中(道光年間),中壢發生數起閩粵械鬥,粵人雖在械鬥中獲勝,但被迫由老街溪搬至今日新街一帶,請出觀世音菩薩保佑眾生,但械鬥仍未停歇,迎請北港天后宮媽祖分身與觀音合祭,目前由中壢十三庄輪祀義民廟(平鎮褒忠祠)與媽祖廟(中壢仁海宮),中壢也成各地械鬥後客家人避難所在,如今桃園有「北閩南客」的現象。

※仁海宮正殿主祀媽祖(癒合閩客族群衝突裂痕)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留宿於此(曾拆門板當行軍床,後保存於「靖國神社寶物館」)

  →日治時期寺廟整理運動免於受禍

 

 

伯公

 

1.水頭伯公(義民路):從三塊石頭的庇祐開始(夜間巡水人的寄託)

新街溪玉尊宮旁有一座「水尾大伯公」,水頭水尾伯公,就是先民依賴溪水的證明。「水頭」就是水流進庄頭的地方,先民在水源供奉伯公,希望祂能保佑水源潔淨、豐沛;「水尾」就是水流出庄外的地方,先民供奉伯公,希望祂能看守著形同財富的水,不讓它輕易流走。

 

2.光明福德祠

中壢夜市旁的「光明里福德宮」在日治時期曾被強拆,村民不忍心而偷偷藏起來供奉,等到光復後才重新建廟。先民如此重視伯公,他們一定很難想像,經過不到一百年,人們會因為簽賭「槓龜」怪罪到神明身上,而把神像丟到河裡去。

 

3.福龍宮

在博愛路上的「福龍宮」是中壢最古老的伯公廟,大約建於清乾隆年間,它是老溪街的「庄頭伯公」,面朝外,為庄民「擋煞」,守護著老溪街。

 

4.新光福德祠、美豐福德祠

 

5.石靈宮廟(母子二人,母以洗衣、子以撈捕漁貨維生,溪水暴漲抱石自救)

 ※全台灣土地公密度最高的地方在桃園市桃園區

 

老街溪右岸的快樂

1.戲院街(中山路):

銀宮、國際、裕國、新民戲院、大東(武俠為主)

2.豬埔仔(博愛路、中原路一帶)

日治時代即是台灣3大品系豬隻之一的「桃園豬」主要集散地,後來是因為豬隻買賣數量龐大,南來北往的買家眾多,酒家、色情行業才應運而生。

桃園豬病害極少,肉質良好,且無腥味,為中元普渡神豬主角,日治時期的「旅行案內」(旅遊手冊)即大力推薦內地日人中壢的桃園豬。豬埔仔議價很特別,一地要揚聲像吵架一樣,吵越兇,成交意願越高。

 

 

3.青草巷(中正路沿街)

歷史最早為祖應堂(50多年)青草香、人情味,喝出健康也喝出在地感情

六、客家飲食

1.正宗客家味:油鹹香

2.客家生活:鹹蛋炒苦瓜~又鹹又苦

3.米食文化:煮漿蒸粄(粄條、米苔目、菜包)→劉媽媽菜包、三角店菜包

 

 

七、水燈(配合農曆七月二十日義民節)

   

  仁海宮與平鎮義民廟均配合中元普渡,十三庄分七組輪值當爐主,七月十八日下午的豎燈篙抽揭開序幕,此意謂招請遠近孤魂野鬼同來享用祭品。第二天的儀式是放水燈,目的是為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舊時的人由於迷信水燈是永遠不滅的,它們將飄流至各處,照亮著人間的太平,並指引亡魂,為此,多數人總在放下水燈後,便立刻離開現場。第三天,也就是七月二十日,賽神豬的重頭戲開始登場,掀起了整個慶典活動的最高潮。

 

  賽神豬也稱為神豬大賽,建醮和普渡盛會中,全豬和全羊可謂是主要的祭品,為了表示對主神的虔敬,更相互競賽誰的豬羊最大,並發展出相當規模的賽豬公,成為普渡盛會中的另一項特色。由於比賽競爭激烈,想要得到前幾名的大豬,都必須上千斤,如此的豬由於行動困難,養豬人家必需幫牠洗澡、翻身,天熱時並幫牠吹電風扇,並且供應雞蛋等多種營養品,照顧得無微不至,到了比賽前夕,經廟方人員秤量,確定重量後,才能宰殺大豬公。神豬比賽的前幾名,不僅有廟方的公開獎賞,親朋好友們也都會打製金牌以添加主人的光采,廟會更是人潮洶湧,熱鬧非凡。長久以來此種義民節普渡活動早已成為中壢當地最具特色的一項民俗活動。

 

八、河壩唇(河邊違章建築/杆欄式建築,鐵皮或木板建築)~客語

   

  這樣搭建出來的「違章」就像一排岌岌可危的危樓,但神奇的是,除非強颱或氾濫過老街溪堤岸的大水災,否則這裡始終撐得穩穩當當,不只各種店鋪進駐,連住家都有,若陽光好,還可看到老街溪上像掛著萬國旗般地晾曬衣物。這些聚落就像大樹的瘤一樣,附著於河壩唇上,共生共存。當時的河壩唇有點像現在的夜市,吃、喝、用、穿都張羅著在店鋪裡賣,還有很多二手書攤。

 

新寶島康樂隊 ~河壩唇的阿伯  作詞:黃連煜 作曲:黃連煜

沒名的阿伯腳跛跛 七十行過 八十歲未來  沒人照顧 分人欺負  一個人待到河壩唇的矮屋肚
沒名的阿伯當才過  他的脯娘車禍死忒幾呀年  後生兒子 搬來街巷  對捀的跛腳阿伯唔接受
平平父母生 樣會有貴也有輕  河壩唇的阿伯 希望他命就像花恁靚  每日臨暗 河壩唇行來又行去
就像跌忒麼介 愛去尋又尋唔到

 

九、老街溪的加蓋(封蓋20年不見天日 河床淤積 降低通洪率)

※三大污染源:工業廢水 家庭汙水 違建商場

 

  世界上每個進步的城市,都有一條漂亮而乾淨的河川。老街溪從清代以來的百年記憶:人水相親,十分緊密,洗衣、洗菜、抓魚、灌溉、踩著河中卵石就可渡河,老街溪卻在民國78年時,被加蓋做為商場(遮羞布全長約725公尺),從此不見天日,加蓋是為了遮羞,民國60~70年代工業區設立(經濟起飛卻犧牲了健康與自然),溪水的顏色令人怵目驚心,橘色、白色、褐色、黑色,甚至七彩泡沫,附近住戶暴增,家庭用水也成汙染源,70年代在建商描繪的繁華遠景中宣傳開發商機,但夢想並未起飛,工程公司開始在河床鋪上混泥土地基,後被判為違建,無法合法經營,又因附近巷弄狹小陰暗,造成治安死角。

 

  中壢市老街溪加蓋工程委由民間投資興建,並於民國86年間完工,因未按圖施工,廠商擅自增建商店賣場等設施及擅自縮小河寬等工程違規因素,致未取得全部之使用執照,使得部分工程成為違建而無法利用。

 

 

 

十、老街溪的開蓋(1003月啟動)過程曾遭遇抗議

1.拓寬、清淤、砌堤、水質改善

 →河川教育館礫間水質淨化處理設施(地下),採自然微生物分解的生態工法

 

2.開蓋紀念廣場~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可以被遺忘

 保留舊商場含窗牆面、外露鋼筋水泥柱,形塑城市的共同記憶

 

3.大自然的反撲:20019月納莉風災,新明橋附近光輝二街上的民宅倒塌

 

4.NOW:親水公園,打造河岸景觀、捷運機場線規劃A21(環北站)、A22(老街溪站)

 →房價暴漲!!

編號時間類別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